歌德谈话录读书笔记

时间:2023-12-31 作者:找句库

歌德谈话录读书笔记7篇。

歌德谈话录读书笔记 篇1

再看看在读书学习上,歌徳说,“他们在学校里教的东西太多了,太多了,而且是漫无边际的铺开,远远超出听课者的需要……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丢掉那匹。聪明人会把凡是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只专心致志地去学一门,学一门就要把它学好”。歌德针对当时的西方教育传统提出的这些看法,虽说并非句句在理,但是在精学这个角度来说,确实是我们莘莘学子应该实践贯彻的。

学一定要致用,学习必须从实际出发,符合实际的需要,专心致志地学一门,学一门就要把它学好。

读这本谈话录,歌德的自由观是最直击我心灵的东西。歌德说,“自由是一种奇怪的东西。每个人都有足够的自由,只要他知足……一个人如果只要足够的自由来过健康的生活,进行他本行的工作,这就够了……我们大家都只能在某种条件下享受自由……市民和贵族都一样自由,只要他遵守上帝给他的出身地位所规定的那个界限。

”歌德还谈到了他的好友席勒,指出席勒的送命就是自由理想害了他。在我看来,歌德的自由观实际上是一种温和的自由观,我认为这种自由观实现代人应该有的自由观。诚然,自由是我们毕生追求的东西,但是,如果是钻牛角尖般追求一种绝对自由,是否就得要独自一人不受任何工作、情感、区域的束缚,浪迹在天涯,一个人享受自由同时享受孤独和寂寞,恐怕到时任随多大的地域空间也只能更加的凸显自己的孤零。

因此,我们追求自由,但我们仍然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应该感到满意。我们日常的一般行为是不受约束的。我们的思想是自由的。同时,我们还要与人沟通,正常工作和饮食。总之,我们得学会在某种条件下享受自由。

《歌德谈话录》是一本意蕴深刻的书,内容涉及的很多方面可能并不是吾等才疏学浅之辈能够参悟的,只能凭着我的本真尽力的去思考。歌德临终时对身边的人说:“打开窗户,让更多的光进来!

”正如歌德临终箴言所说,我认为,不管是何种层次的人阅读这本书必定都会感到有一束精神的光照进了脑海里。

歌德实在可以称得上是一位非常伟大的天才,虽然暂时还没有非常系统地研读过他所有的作品,但从零零散散的阅读中,可以说一再的被他深刻的洞见与感知所折服。即使是以克曼通过与歌德的交往而记录下来的话,也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现在我要把读到的一些感人的片段拿下来和大家分享。

“就连最大的天才,如果想单凭他所有的内在自我去对付一切,他也绝不会有多大成就。可是有许多本来高明的人却不懂得这个道理。他们醉心于独创性这种空想,在昏暗中摸索,虚度了半生的光阴。”

“一般来说,我们身上有什么真正的好东西呢?无非是一种要把外界资源收进来,为自己高尚目的服务的能力和志愿。”

“米拉波尽量利用外在世界的各种力量,是完全做得对的。他有识别能力,有才华的人都被他强大的性格魅力所吸引,愿意听从他的指挥并由他领导。所以他有一大批既有卓越才能又有势力的人围绕在他身边,为他的热情所鼓舞,被他动员起来为他高尚的目的服务。

他懂得怎样和旁人合作,怎样利用旁人去替他工作;这就是他的天才,这就是他的独创性,这也就是他的伟大之处。

“不要说现实生活没有诗意。诗人的本领,正在于他有足够的智慧,能从惯见的平凡事物中见出引人入胜的一个侧面。必须由现实生活提供作诗的动机,这就是诗的真正核心;但是据此来熔铸成一个优美、生气灌注的整体,这却是诗人的事了。

”“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要观赏最好作品才能培育成的。只有看最好的作品,你才能在最好的作品中打下坚实的基础。你将有一个衡量其他作品的标准。评价不会太高,但要适当。”

“总的来说,一个作家的风格是他内心生活的准确标志。所以一个人如果想写出明白的风格,他首先就要心里明白;如果想写出雄伟的风格,他也首先就要有雄伟的人格。”

“我把每个人都看做一个独立的个人,可以让我去研究和了解他的一切特点,此外我并不向他要求同情共鸣。这样我才可以和任何人打交道,也只有这样

我才可以认识各种不同的性格,学习为人处世之道。因为一个人正是要跟那些和自己生性相反的人打交道,才能和他们相处,从而激发自己性格中一切不同的方面使其得到发展完成,很快就感到自己在每个方面都达到成熟。”

“要在世界上划出一个时代,要有两个众所周知的条件:第一要有一副好头脑,其次要继承一份巨大的遗产。拿破仑继承了法国大革命,腓特烈大帝继承了西里西亚战争,路德继承了教皇的黑暗。”

“国家的不幸在于没有人安居乐业,每个人都想掌握政权;文艺界的不幸在于没有人肯欣赏已经创造出的作品,每个人都想由他自己来创作。”

“有许多人始终认识不到完美作品的完美所在,也认识不到自己作品的失败,还是照旧马马虎虎地写下去,写到老死为止。”

“诗人也应力求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因为整个世界都是他的题材,他对这种题材要懂得如何处理和如何表达。”

“艺术要通过完整体向世界说话,但这种完整体不是他在自然中能找到的,而是他自己心智的果实。”

歌德谈话录读书笔记 篇2

导读:歌德谈话录的读后感(一)

《歌德谈话录》是一本让人受益无穷的好书。在书中,你会了解到精彩的论述和对白,还可以听到歌德对莎士比亚、拜伦、雨果、司汤达等着名诗人、作家的细致评价,以及他对政治、文艺、哲学、自然科学、宗教等多方面的独到见解。

歌德的人文视野与他的艺术视野紧密结合。他在强调文艺的崇高宗旨时,希望人们充分重视文艺对于丰富、净化和弘扬人的精神和智慧的意义。

歌德不仅以世界眼光把握文化的开放性,而且以世界眼光展望全球地理文明的发展。就在1827年,他发下了三大誓愿:

1、 开通巴拿马运河和大西洋至太平洋最近的航道;

二、把欧洲的两大河流多瑙河与莱茵河连接起来;

3、 苏伊士运河的开通大大缩短了从西欧到印度洋的航程。他说:“我想经历这三大事件,所以为了它们值得再活几个五十年。”

歌德于1832年去世,未能实现这三个誓言。但在他去世三十七年后的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了;又过了四十五年(1914年),巴拿马运河也通航了;就在这期间,多瑙河与莱茵河也由一条运河连接起来。

歌德的人文视野与他的艺术视野紧密结合。他在强调文艺的崇高宗旨时,希望人们充分重视文艺对于丰富、净化和弘扬人的精神和智慧的意义。

歌德不仅以世界眼光把握文化的开放性,而且以世界眼光展望全球地理文明的发展。就在1827年,他发下了三大誓愿:

1、 开通巴拿马运河和大西洋至太平洋最近的航道;

二、把欧洲的两大河流多瑙河与莱茵河连接起来;

3、 苏伊士运河的开通大大缩短了从西欧到印度洋的航程。他说:“我想经历这三大事件,所以为了它们值得再活几个五十年。”

歌德于1832年去世,未能实现这三个誓言。但在他去世三十七年后的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了;又过了四十五年(1914年),巴拿马运河也通航了;就在这期间,多瑙河与莱茵河也由一条运河连接起来。

《歌德谈话录》是一本让人受益无穷的好书。在书中,你会了解到精彩的论述和对白,还可以听到歌德对莎士比亚、拜伦、雨果、司汤达等着名诗人、作家的细致评价,以及他对政治、文艺、哲学、自然科学、宗教等多方面的独到见解。人们应该感谢作者爱克曼的辛勤工作。他用谦卑的奉献精神记录了歌德的言行。

读这本谈话录,有一种“体味智者之言”的愉快和满足。歌德的话,闪耀着智慧和学问的光芒,虽然不是每句话都是真理,但总能给我们精神上的启迪、解放、洗礼和升华。

歌德谈话录的读后感(二)

读完《歌德谈话录》,颇受感动,使我全身心的受到一次洗礼,让我的对人生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使我更深切的感悟到爱国、人类——自然、人生——荣辱、宗教——信仰、道德——情操、个人——集体、志向——成才、读书——学习、文学——艺术的真正内涵,其中,最让我震撼的部分有爱国、人生、信仰、文学、艺术。

《歌德谈话录》中提到“还有一点,什么叫**国,什么才是爱国行为呢?一个诗人只要能毕生和有害的偏见进行斗争,排斥狭隘观点,启发人民的心智,使他们有纯洁的鉴赏力和高尚的思想情感,此外他还能做出什么更好的事吗?还有比这更好的爱国行动吗?

向一位诗人提出这样白费力的不恰当的要求,正像要求一个军团的统帅为着真正爱国,就要放弃他的专门职责,去卷入政治纠纷。一个统帅的爱国就是他统帅的那个军团。他只要管直接与他那个军团有关的政治,此外一切都不管,专心致志地去领导他那个军团,训练士兵养成好的秩序和纪律,以便在祖国处于危险时成为英勇的战士,那么,他就是一个卓越的爱国者了。

”他叙述了一位诗人所持的爱国观点,直接而又铿锵地表明了他对爱国思想的理解。

歌德说“在人类的天性中,存在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即使在我几乎绝望的时候,这股不可思议的力量也会为我们准备退路,在我的生命旅途中,曾经数次含泪入梦,届时,梦中会浮现善良的一面,安慰我、鼓舞我,使我在第二天早上又朝气蓬勃、神气活现地再度快乐起来”使我感触很深,他运用那优美的语言,相诗一样的流露到我的心灵深处,他其中的哲理,让我有像啃骨头那样的感觉,越嚼越有味道,是啊,人生自然何尝不是这样。

它不变的速度,吸引人类贪婪的眼睛,但自然往往又展示一种可望不可攀的魅力,而并不是自然的一切表现的都是美的,自然的意图固然总是好的,但是使自然能完全展示出来的条件却不尽是好的。

同时,歌德的思想也存在一些偏颇之处,他说:“探测宇宙的活动,非人类的能力所及,理解万物的奥妙,也非人类在小小的空间内所能完成,只是徒浪费努力。因为人的理性与神的理性,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人根本无法左右神的理性”。

他认为人不可能探测认识宇宙,世间存在着神,人无法左右神,这是一种唯心思想,他的这种思想使我认识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真正内涵。每个人都有缺点,歌德也不例外。现在流行的说法是你的缺点是你没有缺点。

我觉得这很能说明歌德是伟人,但又是常人。

我很崇拜歌德,不仅仅因为他的话语大半都使用的是优美的字眼来修饰,我更爱他的思想。他曾说:“世界是宽广、美丽的,但是我却由衷地高兴自己拥有一个小庭园,这个庭园虽小,却是自己的庭园,它的土地更不需要园丁的灌溉。

倾心于自己庭园的人,拥有名誉、快乐与喜悦”。他这简单的百来字却是我一生的追求,我是个容易满足的人,很多时候就在那里想“我不要太多的金钱,不要太高的地位,因为那样也不一定能快乐,同时,人是贪婪的动物,再多的钱和再高的地位也满足不了人的欲望,我只要一个美丽舒适的小庭园,它里面有着喜悦快乐就够了,他的那段话几乎说出了我的心声。

在人类的世界里,一切都是那么平凡而奇怪。他们渴望美丽,乞求上帝的祝福。但当现实与他们的想像背道而驰时,一切都将变得如此空灵无力。歌德说:“人真是深不可测,他们希望神对待他们如同自己同辈一样,得到最高的存在。

如果不如他们所愿,神、爱神、善良之神等等,一概不再招呼。此时,神对人类,尤其是对每日赞美神的圣职人员而言,知识一句空话,徒具其名而已;即使口中仍然赞美神,心中却毫无敬仰之心。但是,如果能真正深切的感受到神的伟大力量,而嘴巴却不能说话时,也无法以敬畏的口吻称呼神的圣名。

”神---不在于人语言与否,而在于人的内心,它是一种虚幻的形象,是处于迷途中人儿的精神支柱,一种信仰而已。是由心去感悟的。

我总觉得歌德他的一生是由无数个精美的人生警世语组成的,每一句话都会导出一个人生哲理,他说:“光有愿望是不够的,还要行动”、“孤立自己并不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孤立无法完成的事情,任何一个人想完成一件事,协力和刺激都是必要的”他从头至尾的给我们指明了一条成功的道路,他说人需要思想、行动和团结,时至今日的我们,要通向成功,有怎么能少的了其一呢?

一本好书值得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品味,《歌德谈话录》就是我生命中的这本书。

歌德谈话录的读后感(三)

随着阅读的深入,我们将了解这本书的特点。首先,它就像一本生活教科书,可以教你很多东西。歌德讲述了一些创作文学作品的方法。这些方法很珍贵。尽管记录和告诉它们的人在几百年前就已经消失了,但它们经得起是间的考验。

这真的就是一本最好的作文书。

这本书不光教你写作文,还有很多东西。它折**歌德的特点——多才多艺,知识丰富,因此这本书囊括了诗歌、戏剧、画、雕刻等众多内容,此外还有哲学等更加深奥的东西。我们不得不佩服歌德了:

他怎么懂那么多呢!它就像一部百科全书,不仅讲述了做人的真谛和写作方式,还涉及医学和化学。看来歌德天赋过人真不是白吹的啊!

这本书分为一本,每一天的日期都有清楚的标记。语言短小精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很多名言都可以拿来当座右铭。

它和《论语》的性质不是一样的吗?同样是伟大的圣人,被崇敬他们的人记录下他们的一言一行,整理成册,公布于世,为后人所瞻仰。如果可以的话,《论语》也可以改成《孔子谈话录》吧!

呵呵。这本书……算了,东西太多了,况且我读的还是简略的版本,真不知道原着的《歌德谈话录》,语言和知识容量会多么惊人!那就给大家概括一下吧。

首先,这本书里提到了写作的方法,对年轻的作家的一些忠告(我相信它们能让许多年轻人少走弯路,这也正是这本书的伟大之处)。然后,就是对社会中的各行各业、各个学科、领域的言论,接着是对政治发表意见,还有历史、某一个着名的人物、自己的好友评论,等等。从这些当中,你会学到很多东西的(相信我,没错的!

)介绍就到这里啦,下面大家自由行动吧!

歌德谈话录读书笔记 篇3

《歌德谈话录》是一部意义非凡的书籍,它收录了歌德先生的许多现场谈话。读完这本书,我对歌德先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深刻的认识到了人生的多重意义。

第一章中,歌德先生谈到了对于人性的理解。他认为人是自由的,乌托邦式的社会,并不适合人类的生存,人类应该强调个人的自由和责任感,相互之间应该以平等、合作、友善为基础。这些想法对我影响很大,使我深信,这才是人生的真正价值。

在第二章中,歌德先生谈到了艺术及文化问题。他认为艺术和文化是人性的一种表现,应该被尊敬和保护。他强调艺术是与人类精神和思想息息相关的,同时也是人类文化的精华所在。读到这里,让我更加坚定了对艺术和文化的热爱。

第三章中,歌德先生从哲学的角度谈到了人的幸福。他认为幸福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但是它是极为主观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价值。他提出了一种比较新的观念,那就是人的幸福取决于个体对自己的回应能力、心态和生活态度的作用。他的这种观念,使我对人生的态度有了更加理智的认识。

第四章中,歌德先生谈到了政治问题。他认为政治是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他强调平等、契约、合作和自由是现代政治的基石。他提出了一种对政治的理论:政治不仅涉及国家、统治、治理,还涉及了法律、道德、文化和公民意识的问题。读完这一章,更加深了我对政治的理解,也让我更加关注社会现实的问题。

第五章中,歌德先生谈到了人的内心世界以及心理问题。他认为,人的内心世界非常复杂,有时难以理解。他建议每个人应该认真对待自己的内心世界,尝试从自身的角度上去理解和控制。在这里,我深深认识到了自己内心的世界,也更懂得了如何控制自己内心的世界,以及如何保持心情平静和积极。

总的来说,读完《歌德谈话录》,我对人生的认识加深了很多。歌德先生的思想启迪了我对人生的思考,让我更加关注人类的发展进步,更加尊重人性,更加珍视和保护文化艺术。

歌德谈话录读书笔记 篇4

伴随着头痛,我看完了朱光潜先生翻译的《歌德谈话录》。最喜欢看朱老先生的后记,看他对歌德的整体评价。

我对这本书的热爱是从后记开始的。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歌德所生活的年代,歌德身边伟大的思想家朋友,还有歌德博览群书,对政治、文艺、科学等广泛的了解。

看歌德的谈话录,仿佛他就在我面前,我们对话,微笑,聊着一些深刻而美好的事情。也恍惚觉得自己就是他,有着英雄主义情节,现实主义思想。热爱积极、乐观、富有生命力的强壮的事物,不喜欢沉郁、腐朽、软弱的一切。

我不是在歌颂歌德,像宗白华先生那样不停地讴歌他、赞美他。我只是在思考,反观自己的想法,有多少与他相似,与他一样。

歌德的学习精神:“歌德对当时欧洲文艺动态是经常密切注视的,一部值得注意的刚出版的新书他往往立即阅读,有时还没有出版他就托人借得原稿来阅读,例如杜蒙的《回忆录》和英国功利主义开山祖边沁的著作就是这样到达他手里的。他不仅多次高度评价和他同年辈的席勒、法国诗人贝朗瑞、英国诗人拜伦和小说家司各特以及意大利诗人曼佐尼,而且还注意到年辈较晚的法国作家梅里美、司汤达、巴尔扎克和雨果,以及德国青年诗人海涅和普拉顿之间的论争。这里还没有谈到他同样关心的哲学、科学、建筑、绘画、音乐等方面;也没有谈到他对印度、波斯和中国这些东方国家文艺的向往。”(p276)歌德对与知识获取并不拘泥于一个专业、一种方向,而是广泛地、包容地、虚心地去学习各种知识。他对社会思潮、对新近发生的事物、思想总是非常感兴趣。

歌德的“天才论”:“他教导青年,一般不强调天才而强调勤学苦练。”(p279)歌德固然是像康德一样,觉得一个人的天赋很重要,认为灵性是成就艺术家、诗人、哲学家的最重要的东西之一。但是他也强调勤学苦练。我想,他所强调的勤学苦练与一个人要有灵性(人本身是天才)并不矛盾。即便有天赋和灵性,但如果缺乏必要的训练,也不会成为真正的天才的。这是一个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天才不等于才能。朱先生说人仅凭天才不可成就大事,要成就大事需要靠集体,这样的观点或许是受毛主席的影响吧。这样的影响在书中的很多方面都有体现。

歌德的文艺观:“不要说现实生活没有诗意。诗人的本领,正在于他有足够的智慧,能从惯见的平凡事物中见出引人入胜的一个侧面。”(p287)这需要灵感,只有天才才可如此敏感。同时也许沉淀,经历,只有足够的经验也才能做到这样。这是歌德基本的文艺观。他还认为:诗人和艺术家应具有伟大的、健全的人格和魄力;艺术不但要反映客观现实,而且要反映作者的主观世界或内心生活,这二者还必须融会统一起来,成为“优美的、生气灌注的整体”;文艺所表现的应该限于健全的、光明的、对人类有益的东西;想创作伟大的作品,首先要有伟大的人格。

……

文章里面有很多真知灼句,在此不再详述。纵观整本书,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一个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说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许多事都说得清楚。

而这本书所带给后人的启示是:要广交益友;要多读经典;要博学众采;要砥砺人格。

歌德谈话录读书笔记 篇5

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我们会了解到这本书的特点。首先它像一本生活的教科书,可以教会你很多东西。歌德在里面讲述了一些创作文学作品的方法,这些方法弥足珍贵,虽然记录和讲述它们的人早已消失在几百年之前的岁月里,但它们是经得起是时间考验的。这真的就是一本最好的作文书。

这本书不光教你写作文,还有很多东西。它折射了歌德的特点多才多艺,知识丰富,因此这本书囊括了诗歌、戏剧、画、雕刻等众多内容,此外还有哲学等更加深奥的东西。我们不得不佩服歌德了:他怎么懂那么多呢!这就像是一部百科全书,不仅讲述做人的道理,写作的方法,连医学、化学都有所涉猎。看来歌德天赋过人真不是白吹的啊!

这本书是分为一条一条的,每天的日期都标得清清楚楚。语言短小精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很多名言都可以拿来当座右铭。它和《论语》的性质不是一样的吗?同样是伟大的圣人,被崇敬他们的人记录下他们的一言一行,整理成册,公布于世,为后人所瞻仰。如果可以的话,《论语》也可以改成《孔子谈话录》吧!呵呵。

这本书算了,东西太多了,况且我读的还是简略的版本,真不知道原着的《歌德谈话录》,语言和知识容量会多么惊人!那就给大家概括一下吧。

首先,这本书里提到了写作的方法,对年轻的作家的一些忠告(我相信它们能让许多年轻人少走弯路,这也正是这本书的伟大之处)。然后,就是对社会中的各行各业、各个学科、领域的言论,接着是对政治发表意见,还有历史、某一个着名的人物、自己的好友评论,等等。从这些当中,你会学到很多东西的(相信我,没错的!)

介绍就到这里啦,下面大家自由行动吧!

歌德谈话录读书笔记 篇6

在上周六的时候,叔叔带我读了一本德国作家的经典作品。这本作品的名字叫做《歌德谈话录》,这主要讲述了哥德这位伟大人物在他晚年的时候的一些言行举止和表达的思想,虽然说这本书并不是歌德所写的,但是在这本书里面我们可以看到歌德那无处不在的魅力。对于德国来说尤其是在文坛方向,歌德从来都是数一数二的大人物。其实我一开始对这些并不是很懂,我的叔叔非常喜欢文学而且对西方文学有着很深的见识。

他告诉我歌德是德国的古典主义文学的领先人物,其实从谈话录的内容里面就可以看到歌德说的话都会具有很深刻的哲学思想。在欧洲好像每个国家都喜欢不同的主义文学,比如说法国人喜欢浪漫主义,即使到现在我们也都知道法国人是最喜欢浪漫的,德国人喜欢的是经典主义,英国人喜欢的是实用主义文学。实用主义文学就是贴近我们的生活,贴近大自然并不是虚无缥缈的。除了这三个典型国家以外,在欧洲的其他国家还有一些不同的文学,比如说北欧东欧等等。歌德在当时用一种非常诙谐幽默的话语,道破了当时社会的实际情况。其实歌德并不只是一位作家而已,他还是一位伟大的诗人。

这本书就是在歌德的指导下才撰写完成的,里面还包括了这位伟大的人物,对自己国家甚至是世界的经济文化的分析。在这里面可以看得出来,他对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都是比较看的透彻的,里面说的话可以说任何一句都能够让人终生受用。对于现在的我来说,这本书对我来说还是非常的深奥我一时半会儿还是看不懂的。但是这里面的思想却让我受到了很大的好处。

歌德谈话录读书笔记 篇7

歌德,德国著名的思想家,小说家,剧作家,诗人,自然科学家,博物学家,画家,是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在歌德的心目中,父亲是严厉的,严肃的。歌德的母亲用不同于父亲的那种温柔体贴的母爱安抚、保护、激励着歌德,促使他愉快地、始终如一地对学习怀有浓厚的兴趣,并竭力培养歌德掌握对于文学的正确理解能力。

歌德小时候,母亲常常把他放在自己的膝头,讲述各种各样有趣的故事给他听。母亲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语汇也十分丰富。歌德常常听得如醉如痴。也许正是继承了母亲的这种才能,歌德在自己的朋友中间,总是以知晓各种趣味横生的笑话而著名。歌德成年以后,母亲仍是他与之共同探讨创作的伙伴。同时,母亲还起着激发他创作热情的作用。对于儿子的作品,母亲是凡有必读,并总能给予恰如其分的评论。歌德深有感触地说:“从父亲那里,我得到一付强壮的体魄和做一个正直人的人生观,从母亲那儿,则继承了她乐观的性格和对于语言的表达能力。”

歌德谈话录被学术界看作研究歌德的必读作品,有些专家甚至把这本书看作歌德自己的作品,然而这与这本书的作者的想法截然相反,爱克曼眼中的歌德是有不同的形象的,而书中记载的只是爱克曼自己心中的歌德。

对我而言,这本书读得非常畅快,以至某个周五的晚上,原本打算轻轻松松看个电影,翻开读了几页就再也停不下来,一口气读到了十二点。对于那些企图写点什么的人来说,这些经验之谈太实在太可贵,以至我写下这些阅读心得之后,翻开黄灿然的《必要的角度》,看到一篇《歌德的智慧及其他》,不少句子就是我刚刚抄写下来的,甚至惊异于我们抄写段落的相似性。以下是阅读时记下的点滴心得:

1、不要过早醉心于大作品的创作,从描绘日常生活提供的、熟悉的小题材开始,循序渐进,既能随时享受创作的喜悦,也是成就一个优秀作家的最佳捷径。这一两年看了无数半成品长篇,惊异地发现,有那么多人热爱写作,可有那么多人,或许连一个像样的千字文章尚且不能写得有滋有味就操刀长篇,且一写就是十几万,网络时代的写作自由随心却又失之浮躁。对于大多数没有天分且喜爱写点什么的人来说,尝试着将每天生活中令你印象深刻、感受深刻的描写下来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了。这一点值得我谨记终生。

2、不要过于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人的精力有限,“把精力集中在有价值的东西上面,把一切对你没有好处和对你不相宜的东西都抛开”。过于广泛而未能经过实践的东西不可能成为自己的东西,“因为我们对自己学习过的东西,归根到底,只有能在实践中运用得上的那一部分才记得住。”

3、多阅读经典作品,文学品味方能起点高,打下牢固的基础,因为“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要靠观赏最好作品才能培育成的”。在没有培养坚实地阅读经典作品就早早从事文艺相关职业,譬如文学刊物编辑、文艺图书编辑、报纸副刊编辑等,只会让眼光沉沦于那些二流三流甚至不入流的大量作品,无法提升自身的判断力,人说“眼高手低”,可连眼界都没有扩大,接下来的创作将会如何故步自封也就可想而知了。

4、作家通过预感去创作,描绘万事万物,如同“世界对于拜伦是通体透明的”,从这一点来说,作家无需成为大哲学家、思想家,却能拥有独特的前瞻性,如同卡夫卡的作品预见了二十世纪人类的生存境遇;如同在奥威尔的1984中,极权主义是“通体透明”的。作家的预感来自天生的敏感、领悟力,更有赖后天的勤奋向学。拜伦“做诗就像女人生孩子,她们用不着思想,也不知怎样就生下来了。”诗人凭预感创作犹如女人凭自身孕育生命。

5、只有“思想的宏伟和情感的丰满”才能持久触动读者的心弦,而这源于作者的人格。“一般来说,作者个人的人格比对他作为艺术家的才能对听众要起更大的影响”,是以莎士比亚、雨果、福楼拜、鲁迅能抵挡时间的侵蚀成为伟大作家,除了艺术才能,全赖人格。“一个作家的风格是他的内心生活的准确标志”,所谓文如其人也。

6、爱克曼总是带着强烈的个人爱憎接触社会,此种过分“物以类聚”的社会交往其实并不利于对社会的观察。歌德却认为“一个人正是要跟那些和自己生性相反的人打交道,才能和他们相处,从而激发自己性格中一切不同的方面使其得到发展完成,很快就感到自己在每个方面都达到成熟”。我之前的人际交往方式就是爱克曼式的,且常常为遭遇自己厌恶的人而痛苦不堪,可多年后追忆起来,那些我不欣赏甚至厌恶的人才让我真正了解了这个世界的大多数是与自己不同的,今后我甚至愿意带着几分好奇的顽皮看那些与我迥异甚至让我深恶痛绝的人和事。

歌德是承认天才的,但他也说,若没有好的技巧,没有好的题材,天才会被白白浪费掉。

天才永远只是极少数,绝大多数作家的成功都是靠后天对自身有意识的雕琢和训练。

仅凭一腔热情就写出好作品的作家,几乎是没有的。就我所知的作家,无不博览群书,勤于思考,经过大量的写作练习,最终一步一个脚印,百炼成金。

对于才华的过分倚重,似乎是艺术一贯的偏见。

对于天才的过分神话,似乎是年轻作家自我放弃的最好理由。

天才不是天生就具备写作的技巧,他只是比普通人描绘思想轮廓的能力稍强一点而已,没那么神奇。

而天才之所以成为天才,恰恰是因为他具有热情,足够让他坚持下来的热情,这才是天才最根本的素质。

鲁迅先生曾说:“倘使待到了纯熟了才可以动手,那是虽是村妇也不至于这样蠢。她的孩子学走路,即使跌倒了,她绝不至于叫孩子从此躺在床上,待到学会了走法再下地面来的。”

音乐、绘画、雕塑,无一不是需要勤苦练习的艺术,那凭什么写作就不是呢?学口语的时候,老师常说,不管词汇量多匮乏,语法多么乱七八糟,重要的是胆子大,张口就敢说。如果一切都要等到成熟完美才敢开口说话的话,那永远也不可能练出好的口语。

写作亦然。

思考的再多再深刻,如果不记录下来,也会瞬间消失。不要害怕文字不能准确还原你的思想,当然这在开始绝对是正常的,等写的多了就会慢慢发现它越来越趋近思想的轮廓,所谓熟极而流就是这样。

尝试描述,尝试将思想的形状尽你所能的放在纸上,抓住它让它成型,不要管最后是个什么样子,也不要跟任何人比较,只要开始写就好。

本文来源://www.zjk4.com/z/2240.html